每逢重大灾难,总有人站起来成为中国的脊梁,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于室,他们不畏艰险,勇敢的负重前行,他们中,有公安、有武警、有医护人员、也有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他们逆向而行、迎难而上、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只为守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面对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各界党员、干部用最实际、最具体的表现,捍卫了群众生命安全,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2月1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通告,并紧急征集应急防控工作人员,期刊社党员李根同志本着“我是党员,又年轻,我先上”的信念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最终他被选为第二批和第三批封控突击队员。
1 强使命,舍小家是为“大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根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成为一名光荣的突击队员后,他说:“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疫情就是命令,我义无反顾,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李根的举动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他的妻子说:“不用担心,专心工作,我们一定照顾好自己、等你平安归来”。
2 勇担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实际封控工作中,李根主要负责南望山庄9栋(4个单元、67户、168名老师及家属)的日常生活所需和管理工作。封控队的日常工作任务繁杂,需要摸清楼栋各户在家情况和健康状况,采购和配送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代办天然气圈存和水电费充值,清理生活垃圾,并及时与楼栋长、志愿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等沟通,做好上传下达。
每周一和周四是李根所负责楼栋配送物资、清运垃圾的固定日子,一整天他都处在紧张的备战状态中,早上开始整理4个单元楼栋住户的购物清单表,下午与后勤部门对接物资,并认真检查发下来的货物,如发现破损物资,及时更换,以减轻老师们的损失。物资收全后,再把这些物资按户打包,并在外包装袋上做好记号,运到每位住户的家门口。由于物资种类多、数量大,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往往耗时三四个小时,两期封控工作下来,李根和几名队友一共配送物资1200余件,由于防护服相对密封,等派送完整栋楼的物资,他和队友的头发、衣服已经找不出一处干的地方,他们之间也常笑着称之为“免费桑拿”。有一次碰到天降大雨,为了尽量减少老师们的物资被雨水淋湿,李根和几位楼栋志愿者在附近的一个车棚整理出一片空地摆放物资,运送时将封控队下发的雨衣披在物资上手提肩扛一路小跑地往返于车棚和每个单元门口之间,当时有老师看到后隔着窗户说,“把雨衣穿上吧,菜湿了不要紧”,李根连忙回应道,“没事儿,我的防护服防雨的”,那天受大雨影响送完物资回到宿舍已是晚上8点多钟,队里配发的盒饭也早已凉透,晚上跟家人视频聊天时,妻子看着他一边吃着自制的开水“汤泡饭”,一边统计着第二天需要代开的药品清单时,不禁心疼不已,不停地叮嘱要注意休息、做好防护。晚上睡觉前,李根看着手机里老师们发来的一连串的“大拇指”,疲惫的身体仿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3 稳人心,牢固树立胜疫信念
除了物资配送,平常的信息互通、答疑解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所负责楼栋接连出现疑似“病例”后,李根一连接到好几家留守老师家属的电话,电话里他们一方面对于在如此严密的封控条件下为何还有“病例”出现感到不解和焦虑,一方面也倾诉着封控下给自己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不便。作为信息上传下达的重要环节,李根首先以亲情、事实、数据向老一辈人耐心地解释、科普病毒信息,比如病毒潜伏期可能超过14天、传播途径也不限于飞沫、存活时间也因载体而异等;并及时传达社区乃至全国的最新抗疫成果和预防措施,使他们坚定信念、保持信心和耐心,听从政府和各级领导单位的统一部署、切勿疏忽大意,并提倡居家隔离,不随意走亲访友,不组织大型聚会,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面对未经核实的信息,坚决不造谣不传谣,防止身边人被错误信息引导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时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应对疫情。好多通电话下来,随着住户们带着“好的,多谢你们了”的答复安心挂上电话后,他才发现嗓子也哑了,手机也快没电了,但心里却踏实了。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李根老师只是其中的部分代表,期刊社还有很多老师在疫情封控中冲锋在前,默默奉献、勇敢担当;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奋力前行。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 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美好的明天,一定属于我们!
李根同志为南望山庄9栋配送生活物资
![]() |
![]() |
郭阳洁同志与其他志愿者们分工合作,将集中领取的团购物资分发给东区37栋的住户 | 宋衍茹同志在喻家山庄1栋分发生活物资 |